亦有资源网

C++语言基础到进阶学习资源汇总

Discuz!陈亮:康盛的移动创想(浙江康盛股份有限公司陈汉康)

也许你从来没有注意到过「Powered by Discuz!」这行短短的字符串,但是它曾经出现在 4 亿个网页的标题中,在 PC 社区盛行的年代,曾经最多有 200 多万的网站构建于 Discuz! 社区程序之上。回顾康盛创想的历史,你所看到的不是一个公司的历史,而是中国互联网站长的历史。康盛创想伴随着中国互联网草根站长的成长而成长,在站长的推动下达到了自我的高峰,本应一片美好的未来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骤临而打上了问号。

康盛创想还能否复制 Discuz! 的成功,不只是康盛自己也是许多关系到切身利益的站长们最关心的问题。在本文中,康盛创想总裁陈亮解构了康盛创想和他的站长伙伴们从 PC 互联网时代 Discuz! 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社区,包括技术与商业在内整个站长生态体系的巨变。

PC 互联网时代的无私者

2001 年的中国互联网还是一片荒原,建设一个网站、构建一个社区在当时还是一件技术门槛非常高的事情,对于当时的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来说,技术问题几乎是整个创业过程中的核心问题。Discuz! 的前身 CDB(Crossday Buleentin)就诞生于这一年,当时还只是康盛创想创始人戴志康的一个个人作品。

2年之后,凭借着免费、高效、稳定、简单的特点,这款产品已经在站长圈中小有名气,2003 年时,CDB 更名为 Discuz! 并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重构,并且开始实现商业化运作,靠着出售源代码实现了营收的平衡。

然而在一年之后,康盛创想却决定发布 Discuz! 的免费版。

“因为当时世面上有免费的论坛程序,但是他们在产品层面上和当时的 Discuz! 差很多,我们的初衷就是为了从技术中解放站长,避免重复造轮子,所以决定免费。”

在现代的互联网人印象中,似乎 360 才是免费颠覆产业的典范。但在十年前,Discuz! 就已经这么做过一次了,而且这一行为所带来的后续变革远比杀毒软件所带来的影响更加深远。

免费后的 Discuz! 迅速的催生出了无数大大小小的论坛,Discuz! 就像是为站长们配好了耕地的装备,互联网的荒原迅速长出了丰富的内容。到了 2005 年的时候,Discuz! 已经成为了华语市场中占有率最高的社区程序。每一个使用 Discuz! 程序搭建的论坛,在论坛的页面标题上都会有之前提到的那串「Powered by Discuz!」

“在那之后,中国互联网是一段黄金时期,也是站长的黄金时期。在 PC 时代,站长的商业逻辑非常简单,大致上就是各种广告联盟、硬卖流量。个别社区在电子商务上有所探索已经算是很新鲜的商业模式了,论坛+增值模式或是论坛+游戏联营这样的模式,都是在相当晚期才出现。”

康盛创想总裁陈亮想了想又补充道。

“但是大头还是广告,传统社区的商业模式离不开广告。”

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康盛创想在整个 PC 时代几乎没有过多的涉足广告业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康盛创想的主要收入来源于为商业用户提供技术运维服务和商业版的定制开发需求。放在江湖小说里,康盛创想靠着少数大客户的订单支撑起超百万的免费用户的行为,就像是一位劫富济贫的侠客。当然,如果你点开过康盛创想的商业版报价,也不会认为他们是在对大客户狮子开口。

“因为我们始终认为我们的优势是技术,用户使用我们的原因是因为 Discuz! 提供了一个免费、稳定的技术平台。如果直接向他们售卖产品,或者由我们自己来运营一个广告联盟,都可能会改变我们的性质。”

2008 年,康盛创想终于找到了他们在售卖服务之外的另一个收入来源——社交游戏联营。

那一年,微博客这种产品形态在国内刚刚冒头,陈一舟的校内网风生水起凭借开心农场、3D 狗狗等社交游戏成为了风靡全国的现象级游戏。当时移动互联网的端倪还没有浮现,但是一些论坛活跃度的下降已经开始让站长微微皱起了眉头。康盛创想从这个危机中看到了商机,推出了漫游社交游戏平台。

一年之后,漫游平台成为了国内最大的社交游戏它能够用联营平台,任何一个使用 UCHome 或 Discuz! 建站的站长都可以方便的为自己论坛的用户提供社交游戏。用户在论坛中玩游戏充值所得,将由论坛方、康盛和游戏开发商三方分成。至此,康盛终于完成了自己在论坛/站长生态体系中的闭环结构。

移动互联网之殇

一切都看似无比的美好,康盛在将近十年的历程中不仅让自己获得了发展,还孕育出了一整个以论坛社区为核心的生态系统。甚至直到社交媒体出现,大多数的站长和康盛创想自身都没有意识到危机的来临。社交媒体的狂热发展虽然让社区羡慕,但康盛随之推出的 UCHome 和漫游社交游戏运营平台也让大部分站长尝到了甜头。

直到 iPhone 的出现,Android 的普及,康盛创想和站长们才一夜之间发现原来坐稳 PC 互联网市场并不意味着帝国已牢不可破,相反情况可能更糟……

因为互联网社区被宣判了死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的那一刻。

首战告负

康盛创想意识到移动互联网的来临比大多数自己的用户——也就是站长都要早一些,因为比起个体站长的收入降低来说,社区网站在数字上的减少让康盛更加敏感的意识到问题的来临。

“最早在 2009 年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发现了移动互联网发芽的迹象。到 2010 年就迅速的成长为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流量),我们内部也是从 2010 年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的。真正影响到站长的是到 2012 年,流量的降低影响到了传统 PC 社区的根本商业模式,大批的站点关闭。”

陈亮对几个时间点的记忆十分清晰,因为在这几个时间点上康盛也分别作出了几个重大的决策——2010 年加盟腾讯,2012 年开始掌上社区产品。

“掌上论坛产品是我们最初对 Discuz 和站长在移动端转型的探索,因为 Discuz 一直就有一个很不错的 Wap 版本。当时就想,既然是客户端模式吸走了流量,那么我们也做个客户端。”

掌上论坛是一款客户端产品,它让传统社区可以以 App 的形式出现在网民的智能手机中,体验完整的 Discuz 论坛服务。在当时,这款产品已经是体验最好的手机端社区类产品了。

然而,掌上论坛并没有复制 Discuz! 在 PC 端领域的成功。

“后来我们总结教训,认为掌上论坛这款产品存在一个结构性问题。一个传统论坛的用户结构是遵循 28 原理的,即20%的活跃用户,80%的非活跃用户。前者来论坛的目的是分享信息,后者来论坛的目的是获取信息。在前者的 20% 中又有 5% 左右的用户是热门用户,他们分享了论坛里 80% 的内容。但是,他们贡献的是 80% 的内容而不是 80% 的流量。”

在推出掌上论坛之后,大多数的论坛只有 5% 的核心用户下载了客户端,以满足他们随时随地分享内容的需求。而剩下的用户则几乎不会下载

因为下载-安装这个动作,对于获取信息来说太重了,更不用说对于新用户来说还需要注册。

在移动端上,微博等社交媒体承载的信息越来越大,社交取代了“搜索”这一在 PC 时代获取信息的标准途经。用户根本不会为了看某一个特定的信息而专门下载一个客户端再注册。掌上论坛对 PC 用户存量的吸引力不足,对智能手机用户增量更是无能为力,让它逐渐在站长的眼中成为了鸡肋。

没有了流量的优势,站长们的商业模式就被掐死了,进而也将冲击到康盛自己。

一个意外的插曲

在从传统 PC 向移动转型的过程中,康盛创想做出了一个让所有站长都没有料到的决定——2010 年 5 月,腾讯宣布全面收购康盛创想,康盛创想成为全资子公司。

彼一时,腾讯的「连通器公司」战略还没有浮出水面,移动端上也没有如今微信那样拿得出手的入口级产品。围绕着腾讯,大多数的站长和创业者还在纠结于「被抄袭」、「被碾压」甚至是「无耻」的评价上。作为上一个时代的「无私者」,康盛创想卖身腾讯,让许多站长感到了一种情感上的「背叛」。

当时,马化腾在 2011 年的站长大会上提起腾讯为何要收购康盛创想时说到:

“虽然腾讯被业界称为所谓的「三座大山」之一,但腾讯不希望作为一座布满岩石的大山,而是希望覆盖了很多肥沃土壤的山,让众多的创业站长们在上面生根发芽。希望在未来的开放道路上跟大家一起携手走得越来越好。”

带着整个站长生态系统加入腾讯的康盛创想就是洒在山上的一捧泥土,从此腾讯的山不再孤高而独立。事实上,腾讯很明白自己收购的并不是一个技术公司,而是一个生态系统。因此当时外界的很多传闻在接下来的四年中都没有成谶。康盛创想在腾讯的系统中始终保持着一个相对独立的运营模式,一面将站长引入腾讯的生态体系的同时,也让腾讯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来反哺站长创业者。

第二次腾飞

当所有人都以为康盛创想这头 PC 时代的雄狮将在新时代陷入冬眠的时候,Discuz! 突然插上了微信的翅膀飞上了移动互联网的天空。

在打造微社区这款产品的时候,康盛创想重新思考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逻辑,这不仅仅是针对的康盛自己的也针对站长而言。

康盛创想在 PC 时代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做出了一个足够好的产品,还在于我们为站长找到了商业模式,打造了生态系统。只有这样,康盛创想自己才能赚到。

“其实想明白这件事之后,我们会发现移动互联网时代站长的作为其实比传统的互联网模式更多。因为它给了站长更加灵活的运营模式,硬广的死掉是拼流量时代的死掉,接下来是拼运营与创意的时代。”

康盛创想为站长们想到转型方案是做运营——这个逻辑很简单,康盛创想一直在致力于降低站长创业的技术门槛。在10年前 Discuz! 出现之前,一个创业者要想建立一个社区在技术上门槛是很高的。Discuz! 改变了当时的现状,让站长可以解放出经历来做运营。这意味着在过去的 10 年中,这些传统站长最大的优势其实是运营、营销的经验。

那么谁缺少运营呢?

答案也很明显——线下商家。

几乎所有品类的线下商家都为赶上移动互联网的热潮而挤破了脑袋,以至于几乎所有做相关类型服务的创业企业都拿到了融资。但是商家中的大多数完全不懂得互联网运营,他们要么被忽悠买个几十万的 App 解决方案,要么建立个微信账号却疏于打理,这些所谓的 O2O 很难真正为商家带来价值。

而地方站、地方社区站长却能够给这些商家带来他们最想要的,不仅如此与本地资源的深度对接也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地方社区自身所最需要的内容。

“在移动端上,除了微信、微博这类超级 App 之外,用户使用的最多的是和地理位置相关的衣食住行 App。地区门户和社区天然拥有这部分用户流量,在过去 PC 时代是简单粗暴的把流量卖给商家。而现在,站长应当发挥自己的运营优势将线下商家融入自己的内容体系中。”

在康盛创想为站长们摸索出的商业模式中,站长可以直接接管本地商家的微信号、微社区的运营。而站长所拥有的本地社区则像是一个接入了本地所有商家的平台。在本地社区中可以支持商家的各种促销活动和相关评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让原本高高在上的本地社区切实的落到了本地。

“商业模式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广告。但以前的硬广模式在移动互联网模式行不通,硬广也无法为网站本身带来附加价值。移动互联网更适合这种广告即服务的模式,将广告与用户需求相结合。”

对于站长来说,与商家联运本地平台可以吸引用户在移动端上访问社区,商家的线下商铺会成为本地社区的地推渠道。对于商家来说,进驻站长的地方社区平台,最大的好处是再也不用烦恼如何做社交媒体运营。

站长最关心的两个问题——流量,钱都解决了。

那么,在这个商业逻辑下,康盛创想交出的答卷是什么呢?

“微社区。”

陈亮说到,之所以选择微社区为切入点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的整合腾讯的资源,另一方面也是微信作为超级 App 确实非常有潜力作为这样一个入口。

“对于一个新用户来说,我们很难让用户下载一个独立的社区客户端,因为下载、安装、注册的流程非常「重」不适合移动互联网时代。把社区集成到微信中一次性的砍掉了这三个步骤。用户点进来就可以获取信息,这几乎和 PC 端社区获取信息的速度是一样的,甚至更快。”

用户从线下扫描商家的微信号,微信号由地方站长联营,引入地方微社区成为微社区用户,获取用户后站长可以在微社区中做出更多的内容运营再反哺给商家,整个流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对于微信来说,这种模式也可以救活很多沉寂的微信公众号,增加微信的活跃度。

从技术角度讲,微社区的呈现形式再次体现了康盛创想为站长铺路的理念:

“从产品形态上,微社区与之前“失败”的掌上论坛最大的区别就是一切都变轻了。”

这种轻不仅仅体现在终端用户方面,同时还体现在站长方面。建立社区的技术门槛进一步降低——社区不再作为一种单一的产品形态出现。现在的轻社区,不仅可以在微信中使用,也可以轻松的集成到任何 App 之中。康盛创想和应用宝合作为开发者提供了一套 SDK,任何开发者都能快速的将社区这个功能加入自己的产品。

“在过去,我们大概要用几个月的时间来开发一个新的功能,而活跃站长为了稳定性上的考虑也要用几个月的时间来上线新版本。对于一些特殊案例,甚至很长时间都无法用到新功能。在移动互联网模式,慢约等于死。”

在微社区的平台上建立的社区像是蜂巢,他们彼此独立,但是却拥有着相互连接的基底。也许现在还不到打破隔断的时机,但总有一天人们会发现只要是网络不论它的载体是计算机还是手机,都是连接在一起的。

康盛创想不论是在 PC 时代还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都扮演着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布施者。他们的商业模式从不会对站长竭泽而渔,也不想讲商业做成「搞慈善」。

在移动时代康盛创想的商业模式也很清晰,随着社区与商家的合作越来越紧密,站长也将不仅满足于微社区的基本产品形态。微社区会接入更多开发者开发付费插件,这些插件可以让站长更好的运营自己的社区,帮助本地商户变现的同时。也将为康盛创想带来收益。

当然,这还只是康盛创想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自身商业模式上的第一步探索。

“我们的价值观其实很简单:一直帮助别人不一定能 100% 的铸造自己的成功,但是不帮助别人 100% 实现不了自己的成功。所以我们选择帮助别人,帮助站长成功。”

陈亮如是说。

互联网创业 2.0 时代

2014 年 5 月 10 日,腾讯的第九届中国互联网创业者大会在北京召开。许多人可能会对这个会议的名字感到有些陌生,因为这个会在前 7 届都叫站长大会。

在大会上,逻辑思维的罗振宇分享了一个观点——互联网创业 2.0。这并不是一个技术术语,要理解这个概念也不需要像分辨什么是 Web 1.0 什么是 Web 2.0 那样拥有专业的互联网视角。互联网创业 2.0 的辨别方法很简单——虽然他们是互联网公司,但是却做着与互联网不太相关的行业,比如马佳佳、比如雕爷牛腩、比如黄太吉。

活在互联网创业 1.0 时代的互联网人看不惯这些新生势力,认为他们是在对互联网的玷污,认为一个卖凉皮的自称拥有互联网思维是一种耻辱。

而在这些新互联网创业者的眼中,结果却恰恰相反,互联网创业 1.0 的业态已经拥挤不堪了,而 2.0 则是一片蓝海。

回到最初的问题,什么是互联网创业 2.0?

利用已经铺好的互联网基础平台,让网络力量渗透到那些看上去与互联网不相关的行业中去。互联网创业者 2.0 和之前的互联网创业者不同,他们不是码农、不会编程、甚至架不起服务器,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利用 Discuz!,利用微社区,利用微信和微博来在他们所擅长的非互联网领域「闹革命」。

在 Discuz! 和它的同类型的各种「建站程序」出现以前,创业者需要具备完整的开发经验。在 Discuz! 时代,创业者需要服务器维护的经验。在微社区的时代,创业者只需要有一个微信公众号。从 Discuz! 到微社区的转变,康盛创想摆正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与互联网创业者 2.0 们的关系。

无论是手机游戏、工具类软件、一个蛋糕店的微信号,事实上都可以使用微社区来解决用户交流需求。而借助这些独立应用所发展出来的社区,像是一个个独立的蜂巢酝酿着新时代互联网的全部内容。

在移动互联网大浪拍响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站长都愿意和康盛创想一起转型,有许多流量还」撑得下去「的站长都选择相信 PC 互联网在未来仍然能够回暖。而转型移动互联网站对这些站长现有建立起来的现有利益来说损失太过惨重。其实不仅仅是旧互联网人这样认为,一些始终抗拒触网的线下商家和其他行业巨擎也是如此。

“很多时候,我们回顾一些失败的站长和创业者,包括我们自己的一些关闭的项目。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创业者被可能发生的困难吓住了,自己放弃或执行不到位了,于是失败变成了现实。”

然而在这样一个「最美好的时代」,成功不会为驻足者停留。只有那些敢于转型,敢于迎战的人才最终能够站到新一轮的浪潮之巅。

康盛创想也在期待着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继续和站长们共同成长,创造中国站长的新篇章。

【想看更多互联网新闻和深度报道请关注速途网官方微信。(微信号:速途网)】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