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有资源网

C++语言基础到进阶学习资源汇总

《环球论坛》2021年文章盘点之五:2021年的拉美和非洲,几抹亮色几多忧?

在世界百年大变局持续演变和世纪疫情继续蔓延的叠加影响下,2021年拉美和非洲都进入深度“动荡变革期”,变乱交织进程明显加快。2021年,大众日报《环球论坛》专栏主要关注拉美政局变化、经济发展态势及对外关系发展。就国别来说,对委内瑞拉、古巴等国关注较多。至于非洲,则关注到非洲恐情、美非关系、利比亚大选等。

一、拉美与大国合作成主流

拉美与美国的关系,拉美与欧洲的关系、拉美与中国的关系,合作是关键词。

拉美是美国的“后院”,拉美与美国的关系如何,影响挺大。1月23日,大众日报第五版(时事)《环球论坛》专栏刊发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拉美和加勒比研究所付丽媛的署名评论《美拉关系或向“接触合作”方向回归》。文章说,拜登对拉事务经验丰富,在奥巴马任期内曾16次出访拉美,并在第二任期被指定负责对拉事务。从其竞选纲领及在拉工作履历来看,拜登上台后将调整特朗普任期对拉政策,改善美在拉形象,建设性发展美拉关系。拉美在经历多国政局动荡、经济大幅下滑、新冠疫情肆虐的一年后,亟须外部支持。在此背景下,美拉关系提升空间较大,美拉关系或将从特朗普时期“趋向对抗”朝历任政府的“接触合作”方向回归。从一年来美国在拉美的行事看,拉扰是其主要特点。

详情请点击——

http://dzrb.dzng.com/articleContent/17_833178.html

拉美与欧洲的关系,可从欧洲对委内瑞拉的态度窥见一斑。

1月29日,大众日报第五版(时事)《环球论坛》专栏刊发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所严谨的署名评论《欧盟为何弃认瓜伊多“临时总统”》。文章说,短短两年间,瓜伊多从名不见经传的国会议员摇身一变为“临时总统”,又从个别西方国家的“座上宾”快速滑落为“政治累赘”,其政治生涯大起大落背后,既有其能力不足、难堪“大任”的内因,也有国际政治风云变幻的外因。欧盟将瓜伊多“踢下”神坛,集中反映了欧盟在外交上的务实合作态度。详情请点击——

http://dzrb.dzng.com/articleContent/2610_835176.html

拉美与中国的关系,近年来不断升温,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6月24日,《环球论坛》专栏刊发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拉美和加勒比研究所严若玮的署名评论《中拉基础设施合作“更上一层楼”》。文章说,据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中国学术网最新发布的2021年版《中国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基础设施项目报告》,2005年至2020年间,中国在该地区已投入使用或在建的基础设施项目共138个,项目资金总额超过94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逾60万个就业岗位,中拉合作正有效帮助拉美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详情请点击——

二、古巴政局和外交

古巴局势,是我们关注拉美地区的一个重要窗口,共有3篇文章涉及。

一是关于古巴政局的。4月21日,《环球论坛》专栏刊发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所严谨的署名评论《古共“八大”开启古社会主义发展新征程》。文章说,4月16日至19日,古巴共产党举行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次会议召开正值全球新冠疫情蔓延的特殊背景,也是古共老一代领导人主持召开的最后一次党代会。会议选出新的古共中央领导班子,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古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战略规划和部署,既体现传承和延续,又昭示创新和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会议有三大成果:开启新时代,树立新核心,规划新蓝图。会议有关成果和精神势必将成为“新卡斯特罗时代”古巴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引和前进动力。详情请点击——

二是关于古巴经济改革的。1月24日,《环球论坛》专栏刊发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拉美和加勒比研究所章婕妤署名评论《废除货币和汇率双轨制/古巴“经济模式更新”换挡加速》 。文章说,废除货币和汇率双轨制是古巴本次货币改革的最大亮点。货币“并轨”是一次大胆的开创之举,意味着“经济模式更新”进入新的阶段。但考虑到新冠疫情的持续发酵和内外环境的综合影响,古巴新一代领导人在深化改革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小的考验。详情请点击——

三是关于古巴与美国关系的。5月31日,《环球论坛》专栏刊发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所严谨的署名评论《对抗近60载,美古关系依然破易立难》。文章说,继5月27日古巴外交部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国再次将古巴列入年度“反恐行动不合作国家”名单之后,古巴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28日在哈瓦那举行特别听证会,强烈要求美国解除自1962年以来对古巴实施的封锁。在古共“八大”后,古巴党和政府此举彰显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处理与美关系上传承和延续的一面,也是对拜登政府在对古巴政策上继续“乱作为”的控诉,折射出当下美古关系短时间内仍难有转圜余地。详情请点击——

    http://dzrb.dzng.com/articleContent/17_876040.html

三、委内瑞拉政局和外交

委内瑞拉局势,是世界的焦点之一,也是我们关注拉美地区的一个重要窗口,共有4篇文章涉及。细分一下,则关于政局的有2篇,关于外交的有2篇(其中一篇前面已述)。

9月12日,《环球论坛》专栏刊发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付丽媛的署名评论《委内瑞拉开启协商解决政治危机大门》。文章说,9月6日,委内瑞拉全国代表大会(议会)主席罗德里格斯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委政府与反对派代表当天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结束为期4天的新一轮协商对话,并就领土主权和社会保障等问题达成协议。委内瑞拉协商解决政治危机大门的开启,同双方实力此消彼长、外部势力对委影响力相对下降等因素密不可分。然而政府同反对派矛盾根深蒂固,此次和谈也未真正触及双方利益要害,在经济危机和新冠疫情双重冲击下,美国经济制裁更导致委国内局势雪上加霜,委内瑞拉政治僵局能否最终打破,尚存一定变数。详情请点击——

11月27日,《环球论坛》专栏刊发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付丽媛的署名评论《委内瑞拉政局能否迎来企稳曙光?》。文章说,11月22日,四年一度的委内瑞拉全国州长和市长选举落下帷幕,执政党所在“大爱国阵线”以压倒性优势,斩获23州中20州州长及首都加拉加斯市长席位,反对派再度参选却遭惨败。从新一轮委内瑞拉政治力量洗牌结果来看,执政党固盘成效显著,反对派一盘散沙难成气候。围绕选举结果,地区国家立场尚有分歧,美国否认其合法性,同国际选举观察团意见明显相左。总体而言,历经多年动荡,反对派重返票箱,有助于缓解委内瑞拉政治危机,然而朝野长期对抗导致巨大内耗、美国“拉右打左”不改高压对委政策等因素,将持续给委民主化进程带来负面影响,委内瑞拉局势企稳仍面临较大挑战。详情请点击——

3月10日,《环球论坛》专栏刊发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蓓、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严谨的联合署名评论《欧委外交风波折射出了什么?》。文章说,从欧盟角度看,此次与委内瑞拉公开交恶,体现了其一年多来战略自主目标的受挫。总的来看,欧盟有雄心在委内瑞拉发挥建设性作用,并以此为契机提升其在拉美地区的形象和信誉,但受各类因素掣肘,难有实际建树。详情请点击——

四、其他

还有两篇涉及巴西政局和萨尔瓦多政局的文章,值得一提。

4月18日,大众日报第5版时事《环球论坛》专栏刊发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拉美和加勒比研究所严若玮的署名评论《巴西内阁大改组,为2022年大选排兵布阵?》。文章说,前不久,巴西内阁发生总统博索纳罗上任以来最大规模改组。6名政府高官被相继撤换,涉及外交部、国防部、司法部、总统府政府秘书处等多个重要部门,加之奎罗加接任卫生部部长不久,巴西内阁已在一周时间内出现7名部长级官员调整,政府稳定性受到很大影响。本次内阁改组体现了博为明年总统大选稳住阵脚、拉拢势力、提高支持率的考量,但同时也引发国内军界不满,导致争议不断。详情请点击——

3月15日,《环球论坛》专栏刊发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实习研究员章婕妤的署名评论《从萨尔瓦多中期选举看拉美政治生态》。文章说,萨尔瓦多中期选举近日举行。按照既定日程,本次选举将选出84名立法议会议员、262名市长和20名中美洲议会议员。选举结果表明,由总统纳伊布·布克尔所在的新兴政党“新思想”和“民族团结大联盟”组成的竞选联盟以绝对优势领先反对派两大传统政党。“新思想”取得立法议会的56席和中美洲议会的14席,在地方市政委员会选举中的胜选优势也在不断扩大。此番选举结果清楚显示,“政治素人”布克尔的实力和号召力依旧。近年来拉美政坛新生力量异军突起,个性鲜明的“素人”政治家备受青睐,逐步在传统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布克尔和“新思想”的另类成功表明了一种新的政治主流意识正在酝酿当中,未来拉美“素人”政治现象可能会反复出现。这很值得重视!详情请点击——

五、非洲

2021年《环球论坛》专栏对非洲重视不够,刊发文章较少,共有3篇。

3月9日,《环球论坛》专栏刊发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原院长陆忠伟的署名评论《非洲中部正成为国际恐情新燃点》。文章说,意大利驻刚果民主共和国(金沙萨)大使卢卡·阿塔纳西奥及其同行的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车队,前不久在刚果(金)东部北基伍省戈马市的维龙加国家公园附近遭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袭击,致使包括大使在内,共3人身亡。这次恐袭大案表明,刚果(金)正成为非洲大陆甚或国际恐情新燃点之一。

恐怖组织的散发式恐袭,折射刚果(金)恐情严峻复杂,且与威胁多维性交织,剿而难灭。凸显“后IS时代”的国际反恐形势,并未“酋”亡“恐”息。相反,从西非的萨赫勒五国到东非的索马里和几内亚湾沿岸,乃至非洲中部,均出现战之难胜,越反越恐的“烂尾楼”局势。详情请点击——

5月8日,《环球论坛》专栏刊发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马汉智的署名评论《只有真正尊重,美方才能赢得非洲信任》。文章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非洲多国的政治、经济、安全形势急剧恶化,恢复经济、保障民生、促进转型的压力大任务重。时下的非洲最需要的是大国在非洲的精诚合作,而不是你死我活的博弈。美国的非洲政策只有真正尊重非洲、聆听非洲,为非洲多做实事,才能赢得非洲国家尊重,也才能使美非关系走出低谷。展望未来,加大与非洲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可能成为美国新政府重要的非洲政策遗产。美方针对非洲的民主政策以及试图在非洲构建“反华同盟”的努力,难逃失败的命运。详情请点击——

12月29日,《环球论坛》专栏刊发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姚锦祥的署名评论《利比亚大选为何再度推迟?》。文章说,延期原因有四点:第一,各方对选举法有态度分歧。尤其是利比亚国民代表大会未同最高国家委员会进行商议,在十月初单方面通过了选举法。有人担忧这将有利于国民代表大会议长萨利赫的盟友哈夫塔尔,损害选举公正性。第二,各方围绕选举的规则还未达成共识,特别是候选人名单的确定,未来总统和议会将拥有哪些权力,以及谁来负责裁决和解决争端。候选人、各派力量与外国势力间的谈判仍在进行中,尚未达成一致。第三,更多人担忧若在条件不充分的前提下贸然选举,或会破坏脆弱的和平进程,引发新的战争风险。近期一些信号已经透出,各方均在进行军事动员,内战危机加剧。第四,利比亚选举监督机制不完善,各派立场差别较大,且没有中立的军事力量能公正地完成对选举全过程的监督和保护。详情请点击——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马章安 报道)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新留言